跳到主要內容區

【A2-2】114.09.20陽明交大共學:都市自然與人-非人共存思維

一、活動時間:114年9月20日09:00~17:00
二、活動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竹光復校區工程一館共創基地
三、活動目的:
為協助學生「互動設計(二)」課程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設計聲明與原型發表,
接受他人講評與回饋,培養表達能力與反思迭代的設計態度,透過創意發想、需求
定義、概念構圖與紙原型製作,促進學生團隊合作,實踐設計思維流程中的「做中
學」,因此舉行本活動。
四、活動內容:
由本校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大三「互動設計(二)」課程規劃,繼日前前往龜山苗圃進
行樹林園區導覽與感知探索後,學生再次踏出教室,前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竹光
復校區,展開另一階段的創意整合與原型實作工作坊。本次課程由陳彥甫副教授
(本校數媒系)、林家華副教授(本校數媒系)、以及黃正昇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
學機械工程學系)協同授課,整合互動設計、工程實作與感知敘事三種視角,帶領
學生從跨域合作出發,深入探討「人與非人角色」在都市環境中的互動關係。
活動現場邀請本系學生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9位師生混合分組,透過跨學科對話
與設計討論,學生得以在不同知識視角中激盪出更貼近場域的創意方案。活動不再
只是靜態課堂作業,而是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實驗性實作與環境提案的共創平台。

當日活動行程如下:
07:30~09:00前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竹光復校區
09:00~09:30回顧第一天活動
09:20~11:30 創意發想整合教學模組—定義需求
11:30~12:30 設計聲明(HMW定義)發表及講評
12:30~13:30午餐
13:30~14:00樹林生態永續的設計概念繪製
14:00~16:00紙原型實作、測試及驗證
16:00~17:00 小組分享及回饋
17:00~ 賦歸

學生在上午進行「使用者需求定義」後,運用設計思考中的 HMW(How Might
We)句型,提出各組對於都市生態場域中的互動設計挑戰,例如:如何讓行人注意
腳下的生物棲地?如何設計讓人願意「慢下來」感受一棵樹?如何透過互動裝置傳
遞植物的感受與變化?
在教學團隊引導下,各組進一步構思具體的互動場景、功能模組與行為邏輯,並在
下午製作初步紙原型,進行場域模擬與小型測試,初步建立從「感知」到「實作驗
證」的學習鏈結。
本次活動為「互動設計(二)」課程中段的重要節點。學生不僅完成了設計聲明與初
步實作,更藉由與陽明交通大學的學生與教師進行跨校交流與設計共學,拓展了對
永續設計、科技實作與場域敘事的理解。未來課程將持續推進場域模擬設計、互動
原型精緻化、使用者測試與情境故事整合,並思考如何將這些設計提案實際應用於
生態教育、地方參與或公民科技的實踐中。
五、執行單位: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六、活動聯絡人/連絡電話: 陳彥甫 老師 / #6732
聯絡人: 許芳瑜
單位名稱: 教發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