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2】114.5.13 Crafting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創作體驗營
一、活動時間:114年5月13日
二、活動地點:經營大樓Makerspace
三、活動目的: 本活動透過實作導向的課程設計,讓學生深入體驗台灣的手作文化與創客精神,並在實作過程中強化團隊合作與跨文化交流能力。藉由結合Maker教育、木工設計與商業攝影訓練,培養學生從創意發想到視覺表達的整合思維,並建立對手作價值與設計傳播的實務理解。
四、活動內容: 1. Maker概念介紹與機具操作 透過簡介創客文化與空間導覽,帶領學生認識台灣創客環境與基礎設備(如雷射切割機、3D列印機、電動工具等),強調實作安全與材料應用的基本觀念。 2. 木工與壓克力成型手作文化體驗 設計一件結合木頭與壓克力材質混用之具文化象徵或實用功能的作品,讓學生從設計構想、草圖發展到實際製作體驗,涵蓋裁切、打磨、組裝與後處理等技術流程。特別針對國際學生,融入本地工藝文化介紹,強化對台灣設計風格與手作價值的理解。 3. 商業攝影與視覺傳達訓練 學生將親手完成的作品進行攝影呈現,學習如何透過構圖安排、燈光控制、色彩管理與情境塑造,拍攝出具備商業傳播效果的影像,並了解品牌形象的視覺表達邏輯。 4. 跨文化團隊合作 活動過程中安排學生分組進行任務,由本地與國際學生混合編組,強化團隊溝通、角色分工與互助合作,並藉由文化觀點的交流促進相互理解與創意激盪。
五、執行單位:工業設計學系
六、活動聯絡人/連絡電話:劉宥杰 同學/ 林楷潔 老師/(02) 2182-2928#6233
七、參與人數:教師:3人、學生:9人、行政人員:0人、校外:8人
八、滿意度調查成果:發放問卷數: 份、有效問卷數: 份 整體成效: /5 質化回饋意見: 九、執行成效: 本活動不僅讓學生具體掌握基礎的創作技術與視覺傳播能力,更透過木作體驗與商業攝影的整合訓練,深化設計與文化的連結。國際學生透過實際動手參與,體驗台灣在地手作美學,進一步理解創意產業的發展脈絡;本地學生則透過跨文化合作激發新觀點與團隊協作力。整體活動成功促進了知識技能與文化經驗的雙重提升,並為未來的國際設計教育交流建立良好基礎。
二、活動地點:經營大樓Makerspace
三、活動目的: 本活動透過實作導向的課程設計,讓學生深入體驗台灣的手作文化與創客精神,並在實作過程中強化團隊合作與跨文化交流能力。藉由結合Maker教育、木工設計與商業攝影訓練,培養學生從創意發想到視覺表達的整合思維,並建立對手作價值與設計傳播的實務理解。
四、活動內容: 1. Maker概念介紹與機具操作 透過簡介創客文化與空間導覽,帶領學生認識台灣創客環境與基礎設備(如雷射切割機、3D列印機、電動工具等),強調實作安全與材料應用的基本觀念。 2. 木工與壓克力成型手作文化體驗 設計一件結合木頭與壓克力材質混用之具文化象徵或實用功能的作品,讓學生從設計構想、草圖發展到實際製作體驗,涵蓋裁切、打磨、組裝與後處理等技術流程。特別針對國際學生,融入本地工藝文化介紹,強化對台灣設計風格與手作價值的理解。 3. 商業攝影與視覺傳達訓練 學生將親手完成的作品進行攝影呈現,學習如何透過構圖安排、燈光控制、色彩管理與情境塑造,拍攝出具備商業傳播效果的影像,並了解品牌形象的視覺表達邏輯。 4. 跨文化團隊合作 活動過程中安排學生分組進行任務,由本地與國際學生混合編組,強化團隊溝通、角色分工與互助合作,並藉由文化觀點的交流促進相互理解與創意激盪。
五、執行單位:工業設計學系
六、活動聯絡人/連絡電話:劉宥杰 同學/ 林楷潔 老師/(02) 2182-2928#6233
七、參與人數:教師:3人、學生:9人、行政人員:0人、校外:8人
八、滿意度調查成果:發放問卷數: 份、有效問卷數: 份 整體成效: /5 質化回饋意見: 九、執行成效: 本活動不僅讓學生具體掌握基礎的創作技術與視覺傳播能力,更透過木作體驗與商業攝影的整合訓練,深化設計與文化的連結。國際學生透過實際動手參與,體驗台灣在地手作美學,進一步理解創意產業的發展脈絡;本地學生則透過跨文化合作激發新觀點與團隊協作力。整體活動成功促進了知識技能與文化經驗的雙重提升,並為未來的國際設計教育交流建立良好基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