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A1-6】114.04.28 眼動研究在人因 &設計評估應用

一、 活動時間:114年4月28日 13:10~16:10
二、 活動地點:經營大樓 401 教室
三、 活動目的:本次講座邀請見臻科技產品副理陳奕達博士擔任主講,旨在讓學生了解眼動追蹤(Eye Tracking)技術的基本原理、應用範疇與未來發展,並透過實務分享,激發學生對於人機互動、認知心理與AI整合設計的興趣與想像,鼓勵跨領域研究與創業思維的發展。
四、 活動內容:
陳奕達博士首先從眼動技術的基礎知識切入,介紹了凝視(fixation)、跳視(saccade)、眨眼(blink)與瞳孔變化(pupillometry)等典型眼動行為的意涵與應用,並以「眼-腦假說」說明眼動軌跡與注意力、認知處理之間的關聯性。他也指出瞳孔擴張可以作為情緒、工作負荷或專注力的指標,這些資訊對設計師、研究者與開發者而言極具價值。
講座中,陳博士分享研發國產眼動儀的過程,從硬體設計、演算法開發到資料視覺化介面,展現一套完整的技術系統與應用潛力。此外,陳奕達博士也以個人攻讀博士班的經驗談,鼓勵學生在研究歷程中建立問題意識、培養簡報與表達能力,並強調「餘裕」與「自我察覺」的重要性。他以親身經歷說明:在高度壓力的博士訓練中,如何找到內在動機與自我肯定,是完成學術研究與創新實踐的重要基礎。
課堂後同學們也實際參與使用見臻科技「眼動追蹤(Eye Tracking)儀」,大家對於這項設備的輕巧易於攜帶,以及價格較為平易近人都感到非常有興趣。

五、 執行單位:大同大學設計科學研究所
活動聯絡人/連絡電話:廖佳怡 (02) 21822928轉分機6731
參與人數:教師:1人、學生:15人、行政人員: 0人、校外:2人
滿意度調查成果
發放問卷數:17份、有效問卷數:16份
整體成效:4.5 /5
質化回饋意見:許多同學表示,此講座不僅幫助理解眼動儀技術的應用場景,更重要的是透過講者分享看見「設計與科學」融合的可能性。有學生指出:「講者讓我重新思考,設計不只是美學與視覺,更是觀察、理解與解決人的問題。」

六、 執行成效:
本次講座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對於互動設計、眼動追蹤與科技創新的理解與興趣。學生對講者的學習到工作歷程與研究精神感到鼓舞,講座內容也激發研究生對於設計結合人因工程與認知心理學的進一步探索。透過案例分析與親身分享,學生獲得實務與理論並重的啟發,有助於後續課堂學習與研究實作的深化。
聯絡人: 廖佳怡
單位名稱: 設科所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