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114.03.31 戲劇服裝設計管理
一、 活動時間:114年3月31日 13:10~16:10
二、 活動地點:經營大樓 401 教室
三、 活動目的:本次講座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王怡美教授主講,深入解析在戲劇設計製作過程中如何有效進行服裝設計與團隊管理,並延伸至設計教育與跨領域應用的可能性。講座的目的在於強調設計作為實務與研究雙重導向的學科,不僅涉及創意與審美,更涵蓋流程設計、時間管理、數位協作與教育訓練等層面。
四、 活動內容:
王教授以其參與製作莎士比亞劇作《皆大歡喜》的服裝設計經驗為切入點,分享整體戲劇設計過程中「設計管理」的重要性。特別強調設計不僅僅是個人創作,更是一種團隊協作與專案實踐的歷程。
教授透過「七大管理程序」具體說明戲劇設計如何規劃與實行:
1.目標管理
2.人力管理
3.溝通管理
4.時間管理
5.製程管理
6.空間與道具資源管理
7.品質管理與數位資料整合
一般來說,專案執行的四個月工作期分別有:規劃前期(設計期)、中期(服裝製作期)、後期(劇場期),運用分段的管理方法,能讓所有人都能清楚了解每個階段的目標進度,提高參與感與成就感,以及體驗劇服必須準時完成的重要性。使用雲端資料庫的進行知識分享與設計資源的儲存,每位成員都能進行編輯與更新(小方法:不要覆蓋舊檔案,而是以教改1、2、3的方式來清楚明白哪些是修改過的)。
此外,王教授也分享在一場戲劇服裝設計前的準備,劇服設計工作流程分為六個階段:
時間規劃>文本分析>服裝設計>量深版型>服裝技術>服裝縫製>造型設計
在劇服設計前期的文本分析中需要對角色有通透的理解,因此廣泛的搜集相關文獻資料,以及研究劇本中的時間空間都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導向設計」與「情境導向設計」的雙軸進行設計思考下,讓劇服整體視覺與敘事邏輯更加的相呼應。
五、 執行單位:大同大學設計科學研究所
活動聯絡人/連絡電話:廖佳怡 (02) 21822928轉分機6731
參與人數:教師:1人、學生:15人、行政人員: 0人、校外:3人
滿意度調查成果
發放問卷數:18份、有效問卷數:17份
整體成效:4.5 /5
質化回饋意見:本次講座不僅讓參與者對戲劇服裝設計有更深入的認識,也突顯設計管理與教學方法之間的緊密關係。許多同學表示,從以往的創作經驗中較少系統性思考「如何設計一場設計」,而透過王教授清晰的設計管理框架,讓設計不再只是「做得出來」,而是「做得精準、做得有效、做得能協作」。
王教授 所介紹的數位管理工具及協作經驗,對未來欲投入教育與劇場設計領域的學生而言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尤其在當前教育重視跨域整合與實作導向學習的背景下,如何在設計創意中導入專案管理思維,已是不可忽視的方向。
六、 執行成效:
透過講座,參與者學習到如何將設計從單點創作轉向流程規劃與跨組織整合,建立專業現場的運作概念。透過實際案例分享,明白如何在團隊中有效地溝通與協作,以避免設計過程中常見的混亂與疏漏。同時,王教授展示的 NTU SPACE 系統與流程整合模式,為設計教育帶來新的數位轉型想像。劇服設計也不單純只是服裝本體的設計,而是透過文獻、角色分析與文本理解,將設計轉化為敘事、符號與文化交流的載體來呈現。
二、 活動地點:經營大樓 401 教室
三、 活動目的:本次講座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王怡美教授主講,深入解析在戲劇設計製作過程中如何有效進行服裝設計與團隊管理,並延伸至設計教育與跨領域應用的可能性。講座的目的在於強調設計作為實務與研究雙重導向的學科,不僅涉及創意與審美,更涵蓋流程設計、時間管理、數位協作與教育訓練等層面。
四、 活動內容:
王教授以其參與製作莎士比亞劇作《皆大歡喜》的服裝設計經驗為切入點,分享整體戲劇設計過程中「設計管理」的重要性。特別強調設計不僅僅是個人創作,更是一種團隊協作與專案實踐的歷程。
教授透過「七大管理程序」具體說明戲劇設計如何規劃與實行:
1.目標管理
2.人力管理
3.溝通管理
4.時間管理
5.製程管理
6.空間與道具資源管理
7.品質管理與數位資料整合
一般來說,專案執行的四個月工作期分別有:規劃前期(設計期)、中期(服裝製作期)、後期(劇場期),運用分段的管理方法,能讓所有人都能清楚了解每個階段的目標進度,提高參與感與成就感,以及體驗劇服必須準時完成的重要性。使用雲端資料庫的進行知識分享與設計資源的儲存,每位成員都能進行編輯與更新(小方法:不要覆蓋舊檔案,而是以教改1、2、3的方式來清楚明白哪些是修改過的)。
此外,王教授也分享在一場戲劇服裝設計前的準備,劇服設計工作流程分為六個階段:
時間規劃>文本分析>服裝設計>量深版型>服裝技術>服裝縫製>造型設計
在劇服設計前期的文本分析中需要對角色有通透的理解,因此廣泛的搜集相關文獻資料,以及研究劇本中的時間空間都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導向設計」與「情境導向設計」的雙軸進行設計思考下,讓劇服整體視覺與敘事邏輯更加的相呼應。
五、 執行單位:大同大學設計科學研究所
活動聯絡人/連絡電話:廖佳怡 (02) 21822928轉分機6731
參與人數:教師:1人、學生:15人、行政人員: 0人、校外:3人
滿意度調查成果
發放問卷數:18份、有效問卷數:17份
整體成效:4.5 /5
質化回饋意見:本次講座不僅讓參與者對戲劇服裝設計有更深入的認識,也突顯設計管理與教學方法之間的緊密關係。許多同學表示,從以往的創作經驗中較少系統性思考「如何設計一場設計」,而透過王教授清晰的設計管理框架,讓設計不再只是「做得出來」,而是「做得精準、做得有效、做得能協作」。
王教授 所介紹的數位管理工具及協作經驗,對未來欲投入教育與劇場設計領域的學生而言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尤其在當前教育重視跨域整合與實作導向學習的背景下,如何在設計創意中導入專案管理思維,已是不可忽視的方向。
六、 執行成效:
透過講座,參與者學習到如何將設計從單點創作轉向流程規劃與跨組織整合,建立專業現場的運作概念。透過實際案例分享,明白如何在團隊中有效地溝通與協作,以避免設計過程中常見的混亂與疏漏。同時,王教授展示的 NTU SPACE 系統與流程整合模式,為設計教育帶來新的數位轉型想像。劇服設計也不單純只是服裝本體的設計,而是透過文獻、角色分析與文本理解,將設計轉化為敘事、符號與文化交流的載體來呈現。






瀏覽數: